转角处柳暗花明

2021-11-25 14:12 郎东鹏

疫情期间的咨询工作不同于平常,来访者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也超出了往常,让人揪心的个案不断出现,当初在决定“提前开放咨询室,快速搭起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的时候,我的心里其实就已经有了这种预感,所以这些个案的出现并没有让我太过意外。

那天下午4:30,我如往常一样打开咨询预约微信小程序,看到这样一条留言:“有心理障碍,最近几天几度情绪崩溃,时常深夜痛哭,轻生念头频频闪现,想要尝试坠楼而亡”。看到这条预约,我的心里一紧,但我自认为只是一名生涯咨询者,不具备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和资质,于是便联系了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请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给予专业的指导,并希望在我处理完该生的生涯发展问题之后,心理咨询中心能够尽快接手处理他的心理问题,必要时进行自杀危机干预。但同时,我也没有放弃在解决生涯发展问题的同时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可能。于是,我预留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准备与小穆同学做一次长谈。

一、生涯选择引发的危机

咨询一开始,我便邀请小穆谈一下现状是什么样的。小穆深吸了一口气,语气略带沉重地说: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一直想填报心理学专业,想将来成为一名心理医生,但我的父母死活不同意,他们希望我将来成为一名公务员,所以让我报考政治学或行政管理专业。尤其是妈妈,态度非常坚决,我试图坚持己见,她就恨不得冲过来打我,于是我只好妥协了。

“但我并不喜欢我现在所学的这个专业,所以大一时一直抱着应付的态度学习,成绩平平,第一学期的英语课还挂了科。去年看着同寝室的同学在争取保研,我也想试试,但是一看条件我就立马放弃了——虽然我的总成绩在班上排前几名,但因为大一时挂过科,所以没有了资格。

“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时,我因为心里还在抱怨父母,就故意不去报名,跟他们撒谎说我没有看到报名通知,他们也可能知道我是故意的,但这一次他们没有像上次那样强硬的态度对待我。但找工作却是避不开的,最终还是要就业,但投了几次简历都没有回音。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在家里呆着就会经常想工作还没有着落,便有些烦躁,经常性的,想着想着,便想起了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沉浸在对过去的遗憾和懊悔之中无法走出来,想那时候如果他们不反对我,我如愿去读了心理学专业,那我一定能够学得很好,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越是这样想,越觉得心里委屈,于是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哭,哭着哭着,就觉得我这一生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也不会有什么幸福了,我的一生就这样被毁掉了,于是就想不如死了算了。于是我便在深夜时打开窗户,直愣愣地看着窗下发呆,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跳下去吧,跳下去就解脱了。可是……”

他似乎说不下去了,有些哽咽,接着,听筒里传来低泣声……

我静静地听着,没有出声阻止他的低泣,大约过了一分钟左右,低泣变成了抽泣,伴随着纸巾搽鼻涕的声音,就这样,大约又过了半分钟左右,听筒里只剩下了呼吸声……

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陪伴着他。

沉默了半分钟之后,他接着说:“可是我又觉得我死了太对不起父母,我知道他们一直是爱我的,他们一直都对我很好,除了报考专业这件事之外,他们几乎每件事都是对我百依百顺,我想,不让我报考心理学专业,也一定是为了我好,只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已。所以我希望能够从这种痛苦和这种念头里面走出来。前几天看到辅导员老师在群里发的咨询信息,便打开手机做了预约。”

二、好想回到当初

小穆又吐了一口长气,接着说:“真希望能够回到过去,重新做一次选择,那样我会毫不犹豫地坚持己见,决不妥协。”

“想做心理医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因为妈妈是一位心理医生,所以我比较了解这个职业,我觉得从事这个职业需要知识的累积,丰富的知识会让我有职业的安全感,而当公务员可能不需要某种很专业的知识,我就会缺乏职业的安全感。”

“后来有没有跟妈妈沟通过,当时为什么要反对?”

“问过,她说不希望我太辛苦,希望我过一种稳定的生活,拥有稳定的职业。”

“我相信她是为了你好,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我现在的想法和状态,我也会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我一直在后悔当初没有坚持,她看到我现在的状态,心里也很难过,有时会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阻止你去学心理学了。”

三、改善认知

我劝慰小穆说:“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看待这个问题,第一个是比较低一点的层次,这个实际上是让你从妈妈的影子里走出来能够有机会去活出一个真正的自己,一个独特的自己,走一条跟妈妈不一样的路,当然,我们这里提到的影子,并没有贬义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你不是一件坏事。”

“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样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

“只要你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了,自己能够生活得快乐,你就活出独特的自己了。妈妈的生活模式,职业模式,即便你去做心理医生,你也没有办法去克隆。这也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当心理医生就是为了去学她,像她一样去拯救那些深受心理疾病折磨的人,是吧?”

“嗯。”

“所以说,你现在可以选择做自己,只要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都可以去做。”

“那,更高的层次是什么呢?”

“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说,你选择做心理医生,并不是为了做心理医生而做心理医生。”(引导其从人生意义及生命价值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嗯……可能是,我觉得是出于想帮助别人的心理吧。就是我的性格或者说是愿望,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取快乐。”

“嗯,对!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是吧?”

“嗯,是的!”

“但是,你看哈,你这样的一个目的去帮助别人,让别人从痛苦或困惑里面走出来,对吧?”

“嗯。”

“这才是你真正追求的一种乐趣。”

“是的,是的!”

“这才是你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是更高的一个目标,对吧?”

“对!”

“那么,心理医生是什么?心理医生是一种职业,一个职业只是你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手段。我这样说你能够接受吗?”(引导改善认知)

“嗯……能!”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当我们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手段是不是唯一的?”(引导其打开思路,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不是。”

“所以我们要去帮助别人,让自己的生命在别人的幸福里面去绽放,那么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其实是有很多的,对吧?”

“对!”

“这样我们就去放弃这个手段,在已经不可能再把它找回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去另外寻找一件工具,让它成为我实现我的生命价值的一个手段。是这样吗?”

“嗯,是的!”

“那么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要想帮助别人,除了做心理医生之外,还有什么呢?”

“老师,那就太多了,如果我说得没错的话,对于每一个正当的职业,只要你愿意帮助别人,我想都是可以的。”

“说得真好!可以试着列举几个自己可以做又能帮助他人的职业吗?”

“嗯,我试试吧。像教师、公务员、培训师……老师,创业算不算能帮助人的职业?”

“你觉得呢?”

“我觉得应该算。”

“说说看?”

“首先,创业能够解决别人的一些需求,另外,还可以拉着别人一起来,这样他也就解决了就业问题。”

“嗯嗯,说的很好!还有呢?”

“还有……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老师。”

“想不起来不要紧,从刚才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要找到一个符合我们人生价值追求的职业,实际上选择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你觉得呢?”

“嗯嗯……”

“所以我们可以把眼界放得更开阔一点,去寻找适合我们的一个手段或者说一个工具,去实现我们的人生理想,去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就没有必要去纠结过去的那些事情。重新面对现实,在现有的基础上去找一找——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我明白了,老师,我已经知道了职业和梦想的关系,我会尽量去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谢谢老师!”

“不客气!”

之后,小穆边调整自我便找工作,半个月后,成功与一家公司签了约,从事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

四、案例分析

1. 改善认知是事件朝向良性发展的关键。很多的轻生个案,都与认知密切相关,一旦认知发生了改变,来访者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如同一个人走进了死胡同,如果他意识不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就会一直往前走,这样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撞墙。在本案例中,小穆同学真正的目的是想将来从事一个能够助人脱离痛苦的职业,并从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在小穆以往的认知中,能够成就他梦想的职业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妈妈所从事的职业——心理医生,所以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死胡同”,当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意识到其实实现个人助人目标的职业有很多时,他也就释然了。

2. 逻辑层次在本案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咨询师问小穆“想做心理医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时,实际上就是在把小穆的思维从低层次(专业/职业选择〔行为层〕)向高层次(价值观/信念、身份、愿景)拉,他的回答也清楚地显示他在高层次上的定位——价值观是助人,身份是助人者,愿景是帮助处于身心折磨之中的人摆脱痛苦,这就为下一步的转变做了很好的铺垫。

3. 让来访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是改善认知的重要一环。前文提到“死胡同”的类比,如果一个人走入死胡同,他不知道退回到胡同口可以看到更多的路,就需要咨询师引导他们转过身来,看看胡同的另一端是什么样子。当咨询师说“职业只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而“手段往往不是唯一”的时候,事实上已经把来访者带回到了胡同口。当咨询师说:“要想帮助别人,除了做心理医生之外,还有什么呢?”就是引导来访者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4. 咨询的关键是抓住事情的可控性。通过交流,让小穆认识到,我们不能让时光倒转,回到四年前的那场高考,然后重新填报一次志愿。这是一个“重力问题”,我们无法掌控,所以也无法解决。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只有我们能够掌控它,才能把它做好。